讓我們為「小事情」煩惱吧!
一套暢銷多年的系列書建議我們「別為小事煩惱」,然而,這或許僅適用於某些情況。我們的生活模式,正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累積而成,相較於那些籠統的新年願望,像是「我要作息正常」或「我要做更好的人」,這些小事情對健康常有更大的影響。
以控制體重為例,《美國臨床營養期刊》 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)刊載過一項研究,針對全球普遍的肥胖現象提出建議,這個問題往往連專家都束手無策。這項研究指出,解決這個問題的秘訣,或許就是從小地方開始,譬如說下定決心不增加體重。想想看,您可以減少每週喝下的含糖飲料嗎?可以改喝健怡汽水嗎?可以讓自己從每天吃掉整條巧克力,減量到一片巧克力嗎?可以每週三次步行一哩嗎?不妨多多走路來處理一些日常瑣事,像是走路買報紙或買牛奶;試著改喝低脂牛奶,然後再換成脫脂牛奶。
這個方法有助您訓練過重的小孩或青少年,畢竟相較於一個大目標,四個小目標會比較容易達成。若他們持續一個月都沒增加體重,再做幾項小改變,進而達成減重的目標,例如用穀類食品及水果取代「豐盛」的早餐,或者,把兩片烤吐司改為一片就好。總之,要先擬定自己的計畫。
另一項研究結果更令人振奮,該研究發現,若長期擁有良好的走路習慣,就能避免或減少中年發福的機率,若您經常走路,即可避免體重增加。這項研究甚至發現,即便每日行走 15 分鐘,也能減少體重的增加。
做事不要拖拖拉拉
另一個與小事情有關的小秘訣,是由《心理學》期刊(Psychological Science)的研究所提出。大多數人因為做事愛拖延(procrastination,拉丁文中的意思為「留待明天」,表示擱置事情),導致錯過了繳交帳單期限,或者難以改善健康的習慣。這項研究要求受試者去做問卷上所提及的事項,像是銀行開戶等日常瑣事,並給予他們三週的期限。部分受試者的問卷上只有大概的指示,有些受試者的問卷則詳列具體步驟。結果拿到具體步驟的人,遠比其他人能準時完成任務,而未得到明確指示的人,則傾向拖延行事。
若您懷疑「小步驟」這個方法是否真能奏效,不妨參考一下以下官方網站:www.smallstep.gov,上面有不少實用的小技巧。美國糖尿病協會 (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)、美國心臟協會 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 及許多其他組織都提出相同建議,所以讓我們為小事煩惱吧!這樣的方法最為有效!
(摘自Wellness Letter Volume 25, Issue 9, June 20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