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新聞公告
不痛則已 痛起來要命!防治痛風需趁早! [E] [X]
[ 2012/10/24 下午 09:36:06 ]

 

不痛則已 痛起來要命!防治痛風需趁早!

文/王雅瑄(美兆診所營養師)

痛風,過去被稱為「富貴病」,那是因為以往常發生在經常食用大魚大肉的君王世家。痛風的發生主要在嘌呤(Purine,核酸的一種)代謝異常,當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受阻所引起「高尿酸血症」,即容易導致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、肌腱、軟骨或腎等處,造成紅、腫、熱、痛,甚至變形等症狀。

近年來,尿酸高及痛風的病患人數有逐步增加,且年輕化的趨勢。以美兆健康管理資料顯示,目前台灣每3人就有1人為尿酸高。由於痛風「不痛則已,痛起來要人命」而且會引起可怕的併發症,所以現代人要懂得事先防範。

尿酸形成的原因

人體的細胞都含有核酸,核酸是由嘌呤等物質所構成的,身體每天都會生成新細胞並汰換舊細胞,當老舊細胞在新陳代謝中被分解時,核酸便會被破壞而釋出嘌呤;嘌呤在肝臟代謝形成尿酸,並由血液運送到腎臟,最後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。而人體在運動時會消耗一種能量物質(ATP),亦會釋出嘌呤產生尿酸;另外食物中也有許多含嘌呤的食物,例如:肉類、動物內臟、菇類、豆類……這些都是導致身體尿酸生成的因素。

其實,正常人體中每天都會產生尿酸,同時也會有等量的尿酸排出體外,以維持平衡,尿酸的標準值約訂在3~7mg/dl左右。但是當體內產生過多尿酸或尿酸無法順利排泄時,就會破壞這種平衡。

為何體內會產生過多的尿酸?可能的原因為:1.體內新陳代謝過快,產生大量嘌呤;2.大量飲酒;3.暴飲暴食,攝取過多含嘌呤食物;4.劇烈運動;5.肥胖;6.壓力;7.藥物副作用。而影響尿酸排泄的原因有1.遺傳;2. 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生活習慣病(慢性病);3.肥胖(皮下脂肪增加會抑制尿酸排泄);4.腎臟功能不全。

不論產生過多或排泄過少,體內尿酸濃度持續增加就會演變成痛風。

痛風發展三階段

痛風的發展過程,可分為三個階段:

1.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:

此時無臨床症狀,短則維持2~3年,長則維持5~10年,只要在此階段進行治療,降低尿酸濃度,就不會發展成痛風。

2. 急性痛風發作期:

過了無症狀高尿酸血期,尿酸持續增高,最後沉積在關節或腎臟等部位結晶,進而突然發作,從此痛風即會反覆發作,這階段就稱為急性痛風發作期,通常這階段可持續10年左右,而演變為慢性病。

3. 慢性痛風石痛風期:

此時期的患者隨時會有疼痛感,在皮下也會出現痛風石,如果發生在關節,關節會變形而喪失功能;倘若發生在腎臟,腎臟會喪失功能而引發病變或產生尿毒症,嚴重甚至會危害性命。

平日防範 遠離痛風

既然尿酸對人體影響這麼大,平時就應該做好預防保健。如果身體因某些因素無法降低尿酸值,建議按時服用降尿酸的藥物,與定期追蹤。而健康人應定期做健康檢查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適當的調解壓力,並多做有氧運動及維持理想體重;肥胖者應慢慢減重,每月以減輕1公斤體重為宜,每日熱量不得低於1200大卡,否則減肥太快及禁食,都會造成體組織及脂肪快速分解,反而會產生大量尿酸並抑制排出,而引發痛風的發作。

在飲食部份,防治痛風有以下七原則:1.避免高嘌呤食物,像香菇、內臟、海鮮類都最好少吃;2.蛋白質量不宜攝取太高;3.避免飲酒及含酒精飲料,尤其是啤酒和紹興酒;4.避免暴飲暴食及高油脂飲食;5.攝取足夠的水分,每天至少1800~2200c.c.,以促進尿酸排泄,減少尿路結石的機會;6.限制鹽分的攝取;7.多吃鹼性食物,像蔬果類都可多多食用。

之外,建議平時補充維生素B群或蜂膠,因B群中的B12及葉酸防止血中尿酸值升高,而蜂膠富含生物類黃酮及有機酸,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抗發炎。多注意身體狀況、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,即可有效控制痛風的發生。


       
文章轉載自美兆健康管理事業處